天晟證券固定收益團隊 2021年6月3日
2017年,新加坡金管局推出了三項資助計劃,旨在降低在新加坡發行債券的成本,幫助獅城與香港爭奪亞洲債券融資中心的地位。這三項計劃分別為《亞洲債券資助計劃》(提供上至40萬新幣的發行費用補貼)、《綠色債券資助計劃》(報銷上至10萬新幣的綠色評審費用)、和新元信用評級資助計劃(如以新幣發行債券,則報銷上至40萬新幣的評級費用)。這些補貼對于企業選擇在新加坡發行債券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。
或許是為了應對來自新加坡的競爭,2018年香港金管局(“HKMA”)推出了《債券資助先導計劃》和《綠色債券資助計劃》。其中《債券資助先導計劃》為2013年5月10日至2018年5月9日五年期間未曾在香港發行債券的發行人提供上至250萬港幣的補貼。該計劃的主要要求是:1. 最小15億港幣(或等值外幣)的發行規模; 2. 在港交所上市; 3. 經三大評級機構評級(如無評級則補貼減半至125萬港幣)。而《綠色債券資助計劃》則報銷綠色評審費用。
香港原本就是亞洲債券發行的中心?!秱Y助先導計劃》門檻很低,一經推出就受到業界的熱烈響應。相對而言,《綠色債券資助計劃》并沒有引起市場的太多關注。原因是綠色評審需要專業的輔導,在增加券商和發行人的工作量的同時,并不能帶來明顯的發行利率優惠,僅僅報銷評審費用不足以推動發行人選擇發行綠債。
2021年5月10日,HKMA以《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》 (Green and Sustainable Finance Grant Scheme,或“GSFGS”) 取代施行了三年的《債券資助先導計劃》和《綠色債券資助計劃》。GSFGS 合并了原先的兩個補助計劃,以完成外部綠色評審為獲得資助的先決條件, 而其它條件以及補助金額則基本與原先的《債券資助先導計劃》相同。同時,準入條件也大大放寬,在債券定價前五年內沒有發行過綠債的發行人(即幾乎是所有發行人)都可以參與。如果說原先的《債券資助先導計劃》門檻低,但是僅新發行人可以參與,現在的GSFGS基本上是誰都可以參與,但是必須經過綠色評審。
HKMA公布的GSFGS指引(“《指引》”,詳見http://www.alraj7e.com/cms/a/18.html)僅要求該債券“由認可外部評審機構就該債券發行提供發行前外部評審服務”,并沒有提出具體的綠色或者可持續門檻。天晟證券就這一問題和HKMA進行了反復溝通,并沒有獲得明確的答復。僅從《指引》的字面上理解,只要債券進行了綠色評審,哪怕并不綠色,也是可以獲得資助的。換言之,獲得GSFGS資助的關鍵在“評”,而不在“綠”。這顯然是一個令人驚訝的結果。當我們詢問哪些評審機構已經獲得HKMA的認可時,被告知HKMA不會提供被認可機構的名單。在和一些先前在《綠色債券資助計劃》下獲得HKMA認可的評審機構交流后,天晟證券獲悉:1. 評審機構目前還都在申報獲取HKMA的認可,估計2021年6月底之前會有機構陸續獲得認可。 2. HKMA要看評審機構在香港有多少投入和業務,國際機構不一定能入選。香港政府的錢,最終是要力挺香港本土的綠色評審產業的。
作為券商,天晟證券關心的問題是:我們的發行人客戶,如果不是很“綠”,能否通過參與綠色評審而獲得補貼。畢竟這個補貼計劃的導向,似乎在于鼓勵發行人讓香港本土機構評審,而不在于債券本身有多綠。我們將持續與獲得HKMA認可的評審機構溝通,試圖探明一個更清晰的游戲規則。如果最終HKMA確認,GSFGS要求債券不僅僅參加綠色評審,而且需要被認定為綠色,則需要考慮獲得綠色認定的標準和程序。
綠色標準。綠色評審本身并沒有統一的標準。目前國際市場上接受度最高的綠色債券標準為國際資本市場協會(“ICMA”)制定的綠色債券原則(“GBP”)及可持續發展債券指引(“SBG”),以及氣候債券倡議組織(“CBI”)制定的氣候債券標準(“CBS”)。CBI 在2019年推出的CBS第3.0版 ,整體結構與GBP已經很相似。綠色債券評審的四大核心要素為:
I. 募資資金用途:債券募集資金應當用于綠色項目,并在募集說明中明確披露。所有標示為綠色的項目應具有明確的環境可持續效益。
II. 項目評估與遴選流程:綠色債券發行人應向投資者闡明(i) 綠色項目的環境可持續發展目標, (ii) 判斷項目是否遵從上文提及的綠色項目類別的評估流程,及(iii) 相關準入標準,包括負面清單和其他用于識別和管理與項目相關的潛在社會和環境 重大風險的流程。
III. 募集資金管理: 在綠色債券存續期內,募集資金凈余額應投向綠色項目,并進行追蹤和定期調整。閑置資金如臨時投向其它方向(比如理財產品),應在定期的報告中披露。
IV. 報告/ 信息披露: 發行人應記錄、保存和每年更新募集資金的使用信息,直至募集資金全部投放完畢,并在發生重大事項時及時進行更新。
能成為合格綠色項目的重點在于此項目能否減少碳排放量,而減少的碳排放量對應綠色標準四大核心要素中的“明確的環境可持續效益”。碳排放量降低多少并不是評審的核心考量,評審結果只為“有效地減少碳排放量”和“沒有減小碳排放量”。
資金用途為“借新還舊”的也可以成為綠色債券,前提是發行人曾經參與綠色項目。如準備歸還的舊債發行文件中沒有披露非綠色資金用途,則發行人可以提交相關文件證明其曾注資到綠色項目,以尋求新債的綠色認定。
綠色評審程序。評審機構給出的綠色認定通常有幾種模式,按認定的深入程度遞增的次序分別為:第二意見、驗證、認證、綠色債券評分(評級)。所須的時間和費用也依次遞增。評審時間最短為3~4周。GSFGS可以全額報銷上至80萬港幣的評審費用,一般情況下足以覆蓋綠色評審的全部費用。
GSFGS資助申請的流程如下。
I. 申請前查詢:于債券/ 貸款發行前或發行后,發行人提交申請查詢到HKMA,獲取申請前不反對通知。
II. 正式申請:發行后三個月內遞交,HKMA將每月審批有關申請。
III. 發放資助:批準正式申請后的30個工作日內,發放方式可為支票或銀行轉賬。
通常HKMA補助的申請工作由券商完成。天晟證券曾經為其主承銷的債券多次成功申請獲得《債券資助先導計劃》的補助。并通過與HKMA的溝通,明確了該計劃指引文件中的一些模糊之處。當下的《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》有更廣泛的參與對象,但其綠色要求、標準和補助審批實踐還缺乏先例。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持續的溝通,天晟證券和業界同仁們都在期待對GSFGS更加深入的理解。該計劃下綠色的要求到底是在“骨”還是在“皮”,相信很快會水落石出。